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

綿延不墜的禮俗文化

李秀娥著《圖解台灣傳統生命禮儀》書影

2015年4月出版《圖解台灣傳統生命禮儀》【作者序】
綿延不墜的禮俗文化
回想起十多年前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與臺中晨星公司合作,擘畫出版「台灣民俗藝術」叢書系列,2002年時外子謝宗榮與我有幸應民俗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林明德教授之邀撰稿,後來外子撰寫了《台灣傳統宗教文化》(2003)、《台灣傳統宗教藝術》(2003);而我則完成《台灣傳統生命禮儀》(2003)、《台灣民俗節慶》(2004)二書的初版,也幸蒙李豐楙教授於百忙之中賜序。
隨著光陰荏苒月轉星移,匆匆已過十載春秋,2012年晨星公司的徐惠雅主編,寄電郵表示市面上極需此書,但公司已無庫存,問我是否考慮再版?但當時因緣不具足,所以延宕下來了。及至2013年下半年惠雅主編再次提起改版之事,且她建議修訂改版,好提高印務量與需求。
其實,我也是極力贊成應將過去書中的部分疏失更正,或是再補充一些新的生命禮俗資料,以及這些年來我們夫婦隨緣拍攝的新田野調查的圖片。以前在編寫此書的初版挑選配圖時,便深深覺得幼兒部分的圖片取得不易,也曾向兄長反應他女兒滿月時,可否讓我們去拍照?結果疼惜女兒的兄長卻回答要是閃光燈把女兒嚇哭怎麼辦?所以我們連自己家人都被拒絕拍照了。
隨著時代趨勢,現代臺灣逐漸進入少子化的社會,反而近幾年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在林安泰古厝推出好幾場的「新生祝福儀典」。有四月日收涎坐桃、周歲抓周(抓週)踏龜的活動,此活動一推出即吸引許多家長踴躍報名參加,我們夫婦後來也有幸獲邀擔任好命人為抓周幼兒祝福說好話,所以我們因此可以親臨此活動,而趁機拍下許多可愛幼兒參與傳統新生祝福儀典的珍貴禮俗畫面。
台南市這些年來也非常注重成年禮的生命禮俗活動的推廣,許多學校的老師和家長也會帶領學生或子女報名參加各廟宇籌辦的成年禮,躦過開隆宮狀元亭或七娘媽亭,這些對剛越過成年關卡的新成年者,是一種很特殊的生命成長的記憶。
外子宗榮住台南縣的學弟黃基鴻在結婚當天的子時,也依古例舉辦謝天公酬恩典禮與婚禮,也讓我們有緣親臨記錄與拍攝錄影;而宗榮學妹袁瑞雲的訂婚典禮、我同母異父大弟黃詠傳的婚宴、友人羅涼萍遵照古俗豐盛的陪嫁品等,也豐富我們在婚禮的田野資料與圖片影像的累積。
至於一般人最忌諱的喪禮,若非經友人介紹通知,或是經過喪家的同意與接納攝影,我們也無法完成喪禮或作功德儀式的田野採集,感謝台北士林吳宅女婿潘德崇先生及其家屬的同意,兩度讓我們前往採集其父母的喪禮資料,也感謝執行科儀的黃政雄道長的熱心解說;此外,要感謝林清隆道長讓我們前往拍攝其妻喪禮功德,還有台南永康鄭府喪家、台北釋教汀洲達瑞壇朱府喪家同意讓我們在場拍攝田調,也感謝幸逢第六十四代天師張源先的喪禮及功德時,統籌的吳文進道長熱心提供相關資訊與張天師長女張懿鳳小姐的同意,讓我們這些民俗的研究者在場拍攝與採集田野資料。遺憾地是20131118日公公仙逝,所以我們夫婦又親逢為至親籌辦喪禮與作功德,因此我又得以補充一些既往所不足的珍貴田調圖片了。
我也要感謝在這些生命禮俗領域裡持續研究貢獻的諸多前輩與專家,沒有他們的鑽研與著作介紹,幫助我瞭解這個充滿溫馨有趣的生命禮俗的深刻意涵與義理。也深深感謝許多人默默地在臺灣這塊土地上認真辛勤地生活著,工作著,即使面對西方文化政經的強勢潮流衝擊下,仍然兢兢業業地謹守著臺灣傳統的信仰與禮俗文化,且在生活中將這樣珍貴感人的禮俗文化傳承給下一代。
難能可貴的是有些政府機關的首長也領略到傳統禮俗文化的寶貴性,透過諮詢專家學者,而願意推動這些有關的禮俗文化,就如新生兒祝福儀典、集體成年禮俗等的籌辦,在在促成禮俗文化的往下扎根,實功不可沒。
也感謝友人李燦郎豐富且珍貴的民俗圖片的提供,而外子謝宗榮長年來亦師亦友的陪伴一起做民俗田野,幫我拍攝書中所需的大量配圖,甚至教導我如何拍照錄影等技巧,他也是我這些年來在宗教民俗與生命禮俗領域裡,還能持續微薄貢獻的一位大功臣,沒有他的支持、鼓勵與指導,我很難獨力往前走下去。
如今修訂改版在即,將收錄於「圖解台灣」系列書籍,也感謝阮昌銳教授答應賜序,感謝晨星公司徐惠雅主編的促成此樁美事,也感謝執行主編胡文青與美編銳點設計、封面設計高一民的熱心協助,讓此書得以精美的面貌印刷出版面世,也讓有心閱讀的讀者可以容易購得此書。真的是集眾人之助,才能完成此書的改版,唯願珍貴的生命禮俗文化可以恆久流傳,讓禮俗文化在眾人的齊心推動下,深刻地融入我們的生命裡與日常的生活中,綿延不墜。

寫於臺北內湖耕研居       

2014年歲次甲午‧冬至